在十三朝古都西安的雁塔区,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白色楼群静静矗立了69年。作为西北地区医疗领域的“灯塔”,这家集医疗、教学、科研于一体的大型三甲医院,承载着守护数千万百姓健康的使命。

然而,随着“三院四区”格局的铺开,多院区、科室跨院区多病区、医联体的病人沟通和基层帮扶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
“专家奔波在会诊路上,患者困在转院途中,医护陷在数据堆里。”交大一附院肝胆外科主任仵正的感慨,道出了传统医疗模式的阵痛。

一场数字化变革在这家老牌医院悄然展开。

破局时刻:像无形的网一样紧密连接

交大一附院携手腾讯会议、Newline、巴斯光年软件科技公司,共同打造了一套满足科室日常工作、科室间多病区会诊、跨院区远程会诊等多场景需求的解决方案——智慧医疗远程云协平台。

借助腾讯会议丰富的API接口,腾讯会议已经融入到该平台中,医生可以通过电脑、手机或会议室大屏访问该系统,进行预约咨询、快速会议、查询会议列表等操作。

手机+电脑+会议室大屏的“三屏联动”让专家、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,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,专家会诊更高效,使患者得到及时、有效的诊治。

仵主任说道:“我们希望通过创新驱动,加快发展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,这个深度融合腾讯会议能力的系统,像一张无形的网,将分散的院区、科室、医联体紧密连接。”

云端诊室:百公里外的生命连线

在距离西安100多公里外的宝鸡,患者在当地县医院就能与西安的专家“面对面”复查术后恢复情况这样的场景,正是西交一附院牵头成立的肝胆专科联盟的日常。

在远程会诊中,联盟医院依托深度融合腾讯会议、运行在Newline NX大屏上的智慧医疗远程云协同平台,患者的电子病历、电子处方、影像检查等材料,就能实现调阅和共享,影像资料动态查看,批注和讨论更便捷。

联盟医院沟通效率提升了80%以上。

“如果是以前,每周复诊都要到百公里地往西安跑,来回折腾两三天,现在家门口就能解决。” 患者家属的话,也印证着就医奔波减少70%的成效。

仵主任补充道:“我们希望通过数字化,做到大病不出省,一般病在市县解决,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。对于基层医生而言,线上诊疗探讨的过程,让地方医院的医生能够边实践边学习,帮助地方医院诊疗能力提升。”

这一联合解决方案的上线使用,助力着各级医院之间医疗服务资源再整合,实现降本增效,不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。

黄金30分钟:从“纸堆寻人”到“数据交响曲”

抱着一摞半人高的交班本走向会议室,18份手术记录、37项检验单、5例危重患者监护数据……就像在纸堆里大海捞针,光是会前核对信息就要好几十分钟。——这是云协同平台上线前的交班日常。

交大一附院肝胆外科副护士长,主管护理师任洋解释说:“每天的晨会交班、每周的大交班是掌握患者病情的重要一环,以确保病人护理的连续性和安全性。”

“这其中涉及统计采集患者资料,一般以纸质的传统方式在线下开会交接,较为耗时耗力,加重了临床医生和护士的工作负担。”

现在,省去人工处理的麻烦,智慧医疗远程云协同平台就能快速处理和展示患者信息、手术信息、医嘱信息、检验检查结果等数据,医护人员在大屏上使用腾讯会议就能发起会议、共享材料,进行交班。

“对接医院的通讯录之后,远程会议安全也能得到保证,敏感会议支持设置仅医院受邀人员参会,外部人员将直接拦截在会议外。会中还能开启会议水印,保障患者信息安全。”交大一附院肝胆外科、胆胰内镜外科主任助理任冯刚补充说。

会议里开启云录制,晨会有效留存沉淀下来,基于AI的智能录制快速总结的会议纪要小结。从人工誊写、人工分析、人工汇总,直接转化到数据自动处理,AI分析汇总,给出分析报告,每天每位医生节省了至少1小时的时间,提升了整个晨会交班至少90%的工作效率。

除了晨会交班之外,科室日常工作,术前讨论、周交班、示教培训、智慧排班等工作会议也都通过云协同平台进行沟通协作,科室日常工作效率提升了70%以上。

当晨会交班的键盘声替代了纸张翻动,当专家的影像分析跨越千里即时呈现,这家走过近70年风雨的医院,正用数字化重写“生命至上”的内涵。

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主任,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吕毅说:“即便是身在农村、地处偏远,县医院和患者也可以向专家实时在线问诊,让偏远地区医疗实现“触屏可及”,让云端医疗接地气,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医疗服务。

如今,西交一附院的智慧医疗版图仍在扩展:AI预问诊、无纸化病房、云端科研协作、国际论坛交流……

科技的温度逐渐渗入每个诊疗环节,优质医疗资源便不再是一座孤岛,而是流动的生命之河,滋润着每一寸需要它的土地。